undefined

久違的泳具再度穿在身上,自以為的清潔卻對泳鏡的內部產生破壞,下水好像換了世界,一切冰冷又朦朧,停滯與活動間的代價變了,彷彿顧忌別人的意見,對面的池畔走路只要半分鐘,我卻看不清楚,懶惰的我從最近的樓梯下去,進入腳踩不到地的水道,覺得適應了就蹬牆出發,自由式、蛙式隨意變換,好像十分厲害,卻是慌不擇路的結果,遺忘的嗆水、鼻子浸水等不適閹割我達到目標的可能,在這些感覺裡慌了。
回想國中畢業游泳考試五百公尺挑戰成功、教會溯溪第二次成功獨自游到對岸、海巡新訓成功順利度過,等等豐功偉業讓我失去最基本的評估能力,還好救生員小姐的提醒,我配合的到半身高的水道練習,從堅持使用手部姿勢,自我協調到單純伸直,同時間大腦負擔少了可以更專注在水裡憋氣、吐氣、抬頭呼吸的技術,慢慢的讓我越來越有辦法不停止調整呼吸、排除吸到水的不舒服感,就越游越遠、越來越開心,到想東想西,最後真的不怎麼用手在游泳,只有腳踢跟呼吸,讓我成功游到對岸。
最近再讀一本小說說 "善智者利小至,不善智者立大志",到底什麼是立大志、行大事,對環境不熟悉就跳下水,用過去模糊的經驗與跟過去不同的基礎狀態實踐跟過去一樣的結果?還是我最初的目標盡量游泳,就游了兩個小時、來回六七趟是立大志,用盡所有辦法累得半死,相關肌肉群無法負荷的用痠痛抗議,還是簡化方法、負擔在自我檢驗的逐步達成目標?
 "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"時間做為目標是最容易達成的,但是工作成果就不能在充滿工作成果要求中達成,當我想要游到對岸,最重要的不是我的姿勢多好看、速度多快,而是在到達前可否穩定的一次次換氣、克服跟接受呼吸進水的感覺,再來才是腳踢的方式、最後才到手部動作,每個人的自律自覺能力有限,就算會游泳也可能溺斃,所以逐步踏實、緩慢穩定倒底有何過錯?
電子設備在供電品質上面有特殊頻率的要求,物質有共鳴頻率、太陽能板接收部分波長的光線、人一天吃三餐只有24小時,做老闆的只剩下教員工快一點的能力,我相信這不只是反社會行為,更是反自然行為,階梯要一步一步走,那怕台北到高雄有高鐵,有些階梯總是免不了的,有些呼吸總是免不了的。
最後我分享我自己感覺的呼吸調整,長期我採信長呼吸慢心跳的養生法,造成慢動作、專心的工作品質、要求,但是到水裡根本換不過氣,沒兩下就沒氣或者進水了,造成我在水裡最大的挑戰是吸滿整個肺部的空氣的能力,在大量吸氣的同時我無法避免要排除呼吸道的阻礙物鼻水跟痰,讓我在出游泳池後呼吸超級順暢、輕鬆,還有我發現多吸一點空氣,不會讓世界上的哪個仁窒息而死,如同把自己顧好沒理由會違反道德、群眾利益,而是呼吸同時手摀住別人的口鼻,才是不道德的,在學會呼吸後不分享給不會呼吸的人才是不道德的!

arrow
arrow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