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休假照慣例到圖書館寫文章,圖書館門口有志工阿姨用大嗓門揪人填統計問卷,這是參與式地方建設預算現場參與的方式,我想分享關於群眾與後續影響。

作為在地居民、戶口登記等等都可以填寫,在簡單的個人資料之後,就是考驗群體經濟智慧的時候了!

這是一筆高達五百萬的預算,讓居民擁有更好的建設與生活,但是不是每個提案都對生活有幫助,甚至只會服務到特定人員,如果他們需要這樣的幫助還好,如果不是呢?

在這裡最想推薦的概念是現金流訓練,當我們覺得自己現金太少不能討論投資問題時,政府從稅收營運、建設預算畫出一部分的錢出來對居民的生活品質做投資,身為居民、戶籍登記人的你才可以決定到底要花在哪裡,這時候投資、現金流的概念真的沒用嗎?甚至日常開銷真的用不到那些概念嗎?

現金流在描述花錢的兩種結果:繼續讓你花錢、回報你的付出,前者是負債、消費,可能持續使用時會有短期有效、需要重複購買的狀況,後者是資產、投資,具有生產的特性、短期很難獲得明顯的回報,但是不用重複消費或者回報會高於持續持有的成本。

在參與式預算的提案項目中,有很多是聯誼會的活動申請,這些提案將資金轉換成關係,卻無法保證後續回報的價值,只有特定對象可以在活動中獲得關係的互動,對我來說絕對是一種負債,但是那些特定對象可能是投資。

另外有一些是建築修繕、器具採購的提案,你會感覺公共場所的廁所更環保而投資金錢進去嗎?如果國小樂團需要採購樂器,不能保證得名應該投資嗎?更不用說可能無法冠名、錢也不是從你私人帳戶提供,好像沒有獲利的狀態,這些會是資產嗎?

這需要流行、連續劇電視兒童覺得無聊的宏觀思維才會覺得是資產,因為我們的環境真的很好嗎?可以更好嗎?更好一點點、一間廁所不是更好嗎?如果更多公共建設優化環境,環境不會更好嗎?另外一邊,樂器、器具會損壞,在損壞之前可以提供多少小時的訓練服務、修理多少生活中的意外損壞?在專業技術的保證下把這些統計起來跟全部外包的價格來看,你是節流還是開流?

說到技術保證,這件事情關乎時間消耗,或許我們需要一萬小時才能成為大師級的人物,沒注意到的是可能20小時就可以獲得你解決問題的知識與技術,只是太多事情都要20小時又不切實際,必然要外包、教練、訓練等服務消費,也關乎到自己對於人生生活的理想,所以物極必反不如穩健經營。

難得除了遊戲之外的無痛訓練機會,邀請大家更多的去參與這個地方預算的創新政策,讓參與式預算更有效率的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