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從網路看了很多電影,用電影與自己的人生做比較時發現一些狀況可以分享,讓我們從高空墜落到地面:電影、場景、故事、主角、配角。

電影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面要呈現很多事情,可能跨越幾年、幾天裡面的幾分鐘,那消失的時間到達發生什麼事?還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?過著跟平凡人一樣當時的生活?

就算再一句話進行中用兩三個場景的呈現,也不是第一現場說前幾個字,下一個場景說幾個字,而是這些場景都造用來呈現這句話的氛圍、意涵、情緒,甚至會扭曲現實的色彩,彷彿觀眾自己遇到故事事件給自己的衝擊,隨著電腦科技的發達當然影像越來越逼真,但是電影的本質是將某個事件之中的心情轉折提共給你,比較、引導、鼓勵真實的生活。

故事的發生只會在少數人身上,很少像101次新年快樂那種規模的平行故事,幾乎都是各方人馬隨著時間與決定逐漸糾結產生一個故事結果,這個故事通常會有一個主要知識環境、專業領域,這樣的狀況下除了抽象的提示可能來自門外漢,不然在一件事情的多個環節的專業互動是多數時間的過程,代表抽象、哲學、自然現象、民謠故事擁有一定的效果,可以幫助走出專業僵局。

主角的存在不只是影片從開始到結束顯示最多的人,而是在整個事件中最苦力、狂動腦的人,這樣的狀態台灣官方教育環境還不知道怎麼教導,但是家庭與社會教育有可能有機會培育,因為這些人是被肯定出來的,只要自己肯定自己,說“我不要再這樣下去了”,然後從方向、初衷到改變、進步都給予肯定、鼓勵、獎勵,在與身邊的人合作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史詩級故事了。

自己永遠是自己人生電影中的主角,其他人都是配角,但未必是龍套、可以秒殺、忽略的臨時演員,許多配角與主角的情感對照、讓事情的轉折,都是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,所以不只尊重配角的戲份,更要尊重生活中幫助、影響你的配角,促使你的故事更加精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