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rth-1170492_1280.png
 
第一章 最小單位
 
假設在社會沒有建構之前,有一個人單獨的活著,他會過怎樣的生活呢?還是我所有描述都失去意義,他也不用說任何語言?所以我所說的、寫的他都不懂也不用懂?那促使他活著的關鍵技術、知識會是什麼呢?
 
最近一直玩荒野求生中古世紀的道具內容,那個年代很都東西都可以靠一個人做出來,只是那已經累積愛很多道具與使用知識了,甚至那也是基於社會互助下面創造的環境,列舉出來後讓我們嘗試排除中古世紀社會因素,更深沉的觀察一個人!
 
也許是石器時代,沒有多少複雜的器具,面對風雨、猛獸、樹林的生活,我需要什麼知識呢?面對風雨有多少人期待沿用屋子的觀念呢?還是進入洞穴生活?面對野獸用火把、石器?脫離我們認知石器、青銅器等時代技術後,剩下什麼工具呢?在無汙染、生態豐富的森林中,我們能利用多少東西呢?
 
我們隨著時間逐步掌握越來越多的工具,那由什麼基本能力支持的呢?記憶力還是體力?還是都有?讓我們逐一觀察他們的功用,在記憶力上記憶路徑、環境、之前嘗試的結果,可以節省很多錯誤重複出現,甚至重疊出現到危及生命;體力可以增加搜索範圍、採集的量與更有利的生物競爭生存空間,在即時靜態的環境中,創造安全區域,但是不代表未來、長期動態的大環境中可以長期擁有安全。
 
相關知識:人類學、歷史學
 
第二章 1+1=?
 
每個人都是能力有限的,而且容易被認知侷限在小的生存空間,所以我們都會需要另外一個人來開眼界、交換資源、扶持與互助,不說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斷,就說兩個人可以搬起超過一個人體重的東西走一段距離,假設這世界還沒有輪子、推車等工具。
 
這時候製作樹屋遠比一個人容易了,在狩獵時可以互相支援,當一個人採錯植物果實、枝葉時可以明確指認了,原來陌生嘗試的機會也變成2倍,在異物組合嘗試的速度也提升。
 
如果人數再增加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?必然要面對人類的生命極限跟延續,在繁殖的功能擺在時間面前,跨越多少風雨、春秋,甚至增加團體成員數量,雖然要小心2+1等於增加33%、3+1等於增加25%等的算數百分比成長率遞減陷阱。
 
相關知識:統計學、經濟學
 
第三章 社會成長與需求
 
社群中每個成員隨年齡有固定的飲食需要,而越多人越需要更多的土地空間提供的資源,同時成員越多可以搜索的範圍更為廣泛,是否有機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範圍呢?從現代的原始叢林中持續存在的原始部落,這是必是可能存在的經濟狀態。
 
面對、風與閃電的存在,如何合理化環境的變換,會萃煉出一些信仰儀式與偶像,而且在創新的儀式會因為剛好解決當時的問題而被紀念、延續,反之被避免的環境問題所建立的儀式,反而也會逐步式微成為記憶的一個角落,除非再次發生而被喚醒。
 
當獵手信仰森林、農夫信仰天地、母親信仰風雨,或是獵手信仰野獸而用血肉祭拜,農夫信仰火石而用燒化祭拜,母親信仰生死而用子女來祭拜,到底會變成怎樣的環境呢?這一切是無法溝通,還是最後會依循用進廢退來汰換?
 
相關知識:經濟學、民族學、宗教學、領導學
 
第四章 政治與社會分工
 
在前面影射了分工專業化後組織成自給自足的社會群體,但是這樣的群體絕對不是誰只能做什麼事,而是在不同時節側重不同的資源採集、風險減低的技術,造成內部部分人力流動支援的狀況。
 
在每個人都對自己關心的問題或是技術有一定累積後,面對調動整體資源、人力時會怎麼處理呢?誇張自己的問題?喊價自己需要的收入?還是忽略對方的需要?無視對方的專業?誰來評論呢?老闆?首領?前輩?負責人?消費者?工作者?
 
說到這裡我們都被社會灌輸一些價值觀,有些價值觀誕生的時候經濟學基礎其實很微弱,就是靠用進廢退的大浪濤沙留下來的記憶觀念,嘗試用現代的經濟學去重新分析可能會有被翻轉的結果,像是中國人的產後月子加上各地風俗模式,卻被西方醫學否認其必要性。
 
第五章 現代評
 
當翻轉成為一個社會學動詞,我麼要重新檢視的不只是封建到民主的過程,還有個人面向的生醫習俗、遺產傾向,對法人會計、經濟、管理層面的非業務開銷、產業布局、員工福利、員工產值等等。
 
在個人學習層面,用同理心面對低學習慣性的長輩,用打破砂鍋的態度面堆高學習慣性的先進,錯誤只是人生過程中必然的風景,經過他們可以擁有更寬廣的眼界,另外在歷史名人的經歷裡面不用追尋步伐手法,而是看清楚態度、人格在當時環境壓力下的反應。
 
面對價值層面,不同的價值對社會有不同的促進作用,在多數為一百多年前出產的社會知名主義意識形態中,資本主義創造價格標籤到最後人只認標籤做事,共產主義在人有限的認知範圍要調動超多層面的資源,注定產生供非所求、求非所供的詭境,社會主義必然在共識凝聚時耗費大量資源,如果抓著彼此的缺點窮追猛打,不如討論在什麼環境適合怎樣的主義觀念,提供社會穩定與幸福。
arrow
arrow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