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隨著柯文哲對吳音寧的報導,遭遇上這個粉絲頁的存在,更在這幾天看到阿宅朱學恆的電視口語傳播,進一步來看看這個粉絲頁到底有什麼秘密?

 
在內容本質上多數是傳遞別人的貼文,藉由網路語言 "這個梗很純"、論及祖輩良心、引述道德高標等等作軸心,一路為綠色政黨色彩做加分的公做,可能是業界高手的自主操作,直到柯文哲對吳音寧的提案在議會被質詢後,這單一事件的相關資訊不斷更新跟澄清,獲得不小的聲量。
 
在留言裡面正反意見都有,目前多數對柯文哲跟國民黨都不太友善,討論的內容也是很多結論,而沒有申論,這是我對未來民主社會言論的期待,也好奇有怎樣的方式可以統整資訊,降低重複或進入的風險門檻。
 
閱讀貼文時可以感受到很多情緒,用電影毒品交易的台詞評論、註解,讓我不知道是說貼文中的人長期使用到評鑑出優質產品的期待,還是反正這世界都暈了、醉了;認真分享民進黨證營的正面事跡,造成造神現象不斷發酵,不用說同時分享國民黨負面事跡的不遺餘力,期待在次出現民主進步的勢力掌管台灣。
 
粉絲頁中柯文哲相關訊息會在一篇做討論,因為被裡面的網有教訓後,深刻體會每個社會爭議都有許多結構因子,造成我必須多方查證才能回應得體,不會被跳真盲電。
 
覺得是合在這裡分享一個疑惑,為什麼民主進步黨也有不少成員覺得柯文哲在第一任台北市長任內,毫無建樹、政績?感覺背後有很都的自卑作祟,很多停止學習的同溫陪伴,還是真的忙到沒有時間感受身邊環境的改變?或許有些評分概念跳脫出傳統價值觀,造成認知上面有排斥或障礙,不是說這樣的人生病了,會無法自理生活,而是真的沒有能量去接觸新知,同時充實自己判斷的基礎,造成言論結構的僵固、效果的侷限,進而讓那些發言的人漸漸走向自我懷疑、過敏反擊。
arrow
arrow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