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

我年過30隨著耍廢的生活作息,體態不意外的橫向發展了,問題是我不願意這樣繼續發展,進而各種參考省力的健身方式,最後看得這個跳繩的相關見證。

 
跳繩絕對是多數台灣人國中小時必經的運動器材,想當出自己可以跳得多麼快、多少下好像很厲害,到了十幾年後的現在,沒想到不一樣的身體條件會產生效果、動作上的認知落差以及心肺壓力。
 
重新拿起跳繩的第一天,一開始跳20下就開始喘,在每次提高十下左右的自我鼓勵下,最後單次跳了近40下共200下;第二天開始挑戰100下成功了,但是不小心給右小腿製造太多壓力,拉筋時覺得明顯緊繃、酸,隔天走路也有點緊,才稍微注意左右腳平衡,還有快慢的適應,到第五天成功挑戰一次200下,第六天得昨天因為天氣爆冷、晚下班就不外出跳成在家做基礎鍛鍊。
 
技巧心得
適應跳繩之前,應該讓身體先適應跳躍、墊步,不然會感受到很多得不順、懷疑、節奏失調。
跳繩的速度越快對腿部壓力越小,但是手臂的壓力越大,看自己要鍛鍊哪部位,當然跳繩的重量也會對手產生影響,才有戰繩的存在。
每一次鍛鍊到喘不過來只要緩過氣還是可以繼續,務必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緩口氣,也不能給自己太多時間到心跳平緩到一般走路的頻率,才會有足夠的鍛鍊效果。
最後不要期待跳兩天、十天會有多大的效果,哪怕見證照多麼動人,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期許自己成功鍛鍊出腹肌、二頭肌。
arrow
arrow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