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信仰之躍

首次對於電影做及時評論,全因為一股熱血被燃起,想要找出到底是什麼元素勾動我對熱血的信仰。

在看電影前,沒有買與玩過遊戲,最初的認識是 "電玩快打"節目播報新的遊戲,在過程中有與眾不同的武器、特殊的行動邏輯,對於刺客教條本身沒有多少認識,可是不用特殊做為,就能感覺自己在人群中,如塵埃消失的感觸,對此深深著迷到多少次在便利商店拿起遊戲審視。

這次電影初步吸引我的元素就是跑酷、文化、信念,移動成為一種儀式、運動、技術,是近期用單車每日單趟一小時的共鳴,當然也羨慕那種帥氣、自由的方式,再來文化面,生活在台灣出國有記憶以來就兩次,想要肖想國際化就只能靠電影了,難得脫離好萊塢電影常見的西方世界,最後信念,深根幾個我在意的問題;宗教裡面的基督教/基督教裡面的宗教、你願意為什麼而死、什麼/有什麼是真理?希望用不一樣的鏡子反射自我逐步的釐清。

回到電影之前的準備,被以上幾點深深吸引的我花了不少時間在遊戲電影、解析上,看過第一集阿泰爾Altaïr在十二世紀十字軍第三次東征為背景,第二集伊吉歐Ezio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為背景,只有最後面才說出教條是什麼。

沒想到電影乾坤大挪移,改編者的造物主技能,把主角名字改了,連遊戲裡的酒保變成殺人犯,把阿泰爾搬到十五世紀的西班牙,是某種直接忽視第一集暗殺十字軍騎士長系列任務的概念,使用畫作點出文藝復興的背景因素,用動畫呈現當年的城市瞭望景緻,實景拍攝跑酷而已?作為武術愛好者,必須提到他們有為袖劍找出特定的武術架構,最後最經典的信仰之躍。

讓我開始介紹我覺得不看電影,看不到的問題:

1. 台灣盟盟vs同性婚姻/性解放,從這個角度看超級貼切,聖殿騎士否定自由意志所能提共的所有可能,號稱只要把人放在秩序中間,這個世界就會永遠和平,盟盟熱心期盼台灣的家庭價值被重新尊重,這樣兒童教育、社會經濟才會變好,感覺一整個超級像的,關鍵問題是為什麼是這樣?只要有這樣提問的人,我相信你是一位刺客。

2. 如果對刺客做信仰反思,刺客教條為什麼不會成為壓在別人身上的價值、道德,如果知道那兩句話,並且用生命實踐的人絕對有能力承擔別人的質問,一如他們用多細膩的角度去質問人,可是為什麼會是武術、奪取生命、隱藏自己作為手段?說到這裡可能醫生去看也很有感覺(純屬假設期待證實),在中國網路小說有兩部攻心之作:無盡武裝、修真四萬年,裡面深刻挖掘真實、真理、信仰等等課題,覺得任何概念都會有超過一種表現方式。

3. 信仰之躍如何偉大?有多少表現方式會把概念當成信念,並且用生命去維護?在刺客教條的概念下, "人最恐懼的就是高"可能是基於我們習慣平地而非懸崖,沒事不會接觸高這個環境因素,甚至到覺得安全,就像我之於小強一樣,我重新提出習慣是養成,而且是一直在養成的,如果不選擇反思、解構、花時間、認識自己,就會永遠被那些習慣傷害,優點是不用思考、腦袋空空也可以,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任何反差都是稀世珍寶。

探討遊戲中的科技背景:記憶回朔機Animus,戲中是一種睡覺狀態的機械,可能有參考香草天空或其他科幻元素,在電影裡面的基礎是VR虛擬實境、多角度立體成像、移動輔助模擬機器、神經侵入式交換接口,外加沒有看到的神經溝通應用程式、基因資料庫、即時運算超級電腦等等,基礎理論有基因讀取對照技術、基因記憶讀取技術、記憶讀取與主體健康保護機制、超長時間的考古研究、多角度長時間當代主體監控等等。展開到這裡好像要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了。

1. 虛擬實境VR:多數網路、遊戲企業未來主打目標,一方面是實際體換舊有設備超高產值,一方面是嶄新與迷人的遊戲體驗模式,基於遊戲者藉由身歷其境的角度,突破電視的框架去感受全新的故事,那怕是已經故去的事件。

2. 記憶讀取技術:有許多中國玄幻小說再使用這個概念,稱之為 "搜魂",因為如果可以讀取別人的記憶,不管多長時間,都有能力去在人際網路中替代、入侵對方的組織、取得對方重要資訊與技術;在實際上的研究有如何創造記憶超人、記憶如何產生與被操控,這裡比較著重在腦神經觀測與心理學研究上,簡單說 "記憶是一張網子,會抓取經歷過的所有感覺",關鍵不是記憶,而是讀取才有價值,在大家眼中才叫做聰明,但是讀取記憶不是靈光一閃式的,就像電腦讀取資料都要方法,對於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 "關鍵物提示",由最深刻的東西到環境的重現,都是能優化記憶讀取的重要因素。

3. 基因與記憶:在現實研究中有些疾病與身理變化被發現是具有遺傳可能的,從這個角度會發現基因的確有記憶的能力,但是電影中的記憶是時間、地點、動作、聲音、視覺、嗅覺的記憶,人類基因組含有約30億個DNA鹼基對,被科學家發現四個單元去歸納變成3萬組基因,在電腦中4個單元是用2位元表示,換算結果大概是15KB的容量,那怕是30億直接1對1位元也才接近1TB,所以絕對不是用電腦科技去讀取,應該是參考輪迴記憶的研究,假如這容量是種密碼,必須要活著用有這樣密碼的人才能開啟。

4. 記憶與人格:有許多報導說器官移植後生活習慣變成捐贈主的,這還只是部分習慣,我們對人格的概念有道德面與行為面,在行為面上有許多習慣可以證明記憶構成的明確性,但是道德面到底該如何解讀、理解,這讓許多戲劇習慣讓人表現出一種猙獰的表情後作決定,放在現實生活中自己面對求婚、超高額度採購、發現重大邏輯或技術突破,到底該如何面對?一定要經過一番掙扎?是否想到某個人、某首歌?你用多少時間創造這個轉換,等一下想做的事情還是今天的計畫嗎?這瞬間的反應是長時間重複訓練出來的,而我們藉由可預測的反應確定對方的行為、心理,最後確認稱之為他的人格特質。

在說到底好不好看前,應該回到戲劇裡面的元素表現,劇情簡單說是兩大 "秘密"社群的戰爭,但說是戰爭又不是那麼直接,更像是見招拆招,看誰在世界中建立起自己的關鍵信仰與排除問題,刺客教條其實是 "當其他人盲目的追尋真相和真實的時候,記住。 萬物皆虛。 當其他人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束縛的時候,記住。 萬事皆允。 我們服侍光明卻耕耘於黑暗。 我們是刺客。",所以刺客們會選擇高空落體、刺殺等等,甚至在某些人眼中是毒蟲、廢物,其實社會期盼我們做到的,跟我們被教導要做的事情未必一致,你說是嗎?看到聖殿騎士團的口號 "主,光榮不要歸於我們,不要歸於我們,只願光榮完全歸於你的聖名。",完全尊崇領導者的指令,建立龐大組織,其中成員時常呈現自大與反現實的狀態,在這中間有很多重要的元素想跟大家分享:


為什麼不直接開戰殺光對方?刺客有一個原則:不傷害無辜的人,所以對於沒有成為聖殿騎士的人不會傷害,也沒有時間把所有人揪出來殺害,就只能將當前陰謀策畫關鍵人為目標,當然阻擋的小兵只是順便,反過頭來看" 我們服侍光明卻耕耘於黑暗"註定不會把事情鬧大,搞得天怒人怨、明目張膽,反觀聖殿騎士因為層層階級,創造的信任門檻,注定無法快速的找到對方所有人,而且獲得優勢技術與人數去會滅對方,造成傷方幾百年的糾結。

面對死亡,尤其是主角帶來的,總是說一句安息之語,而亡者或許埋怨、懊悔、嘲諷,是非常特別的設定,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,所以有些關鍵情報就套出來,感覺有點輕鬆,或許是在中國文化中太多出現到某種麻痺與免疫得將期望拉高,不如問自己什麼事情做了會引來刺客?被刺殺了自己的臨終之語是什麼?要知道這是許多小兵都沒有的福利。

自由如何實踐?多數心理學家認為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,因為人格是被過去訓練出來的,不管被刻意接受或無意識觀察,都會成為自己的過去,當我們說 "不自由毋寧死"的時候是自己說的,還是被原作者操控?為何沒有自己的版本?說到這裡很悲觀,那在電影與遊戲中到底如何展現自由意志?接受建議,有很多時候情緒一定會糾纏人的判斷,那怕是後來被視為偉人的主角、先導者,但是你有選擇接受建議的能力,不是麻木的照表操課,而是進入某種評估狀態,觀察建議之後的代價、意識形態、選擇之後,有可能發現第三條路,這條路在華人文化的支持有 "謠言止於智者",在西方也有相關著作,不理會這種文化觀也邀請你做這樣的嘗試;自由是部新犯他人自由為自由、自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、自由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,如何讓這三句話在邏輯上不矛盾?也許看太多字的你,想像一下老鷹翱翔的畫面再來思考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帽客聖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